24#00 写在申请前
从去年 12 月起,心头一直被申请的焦虑感所萦绕。春节期间,我给自己放了假,希望通过休息来缓解焦虑,但这并没有起到任何作用。春节后,我开始完整梳理申请的导师,也把知乎上 24 fall 的申请记录都看完了,意识到现在的我远远不足以在申请 PhD 时有一个理想的结果。这导致我的焦虑感日益加重,严重影响了最近的科研进度。我对自己当前的状态非常不满意,必须摆脱这种低效、内耗、焦虑和挣扎的困境。所以我想在申请前,把未来可能会遇到的情况梳理清楚。就像曾经在北京的病床上想的那样,按照这样的规划全力以赴:如果经过了 100% 努力,那么任何结果我也能接受;如果我没有做到 100% 的努力,那将来的结果我也必须接受。“当时不杂,既过不念”。
For PhD Application
- 导师 match 程度 > 生活环境 > 发展前景 > 学校专排/综排 > 其他
我的身体不好,曾经有一段时间我以为我快死了。当时我想即使要死,我也希望做出来一点东西。因此,学校的名气、排名等都没有导师和组对我的意义重要,我希望能找到足够 match、人品可靠的导师。这之后,如果能在一个阳光明媚、气候温暖的地方生活,那就更好了。(这样一想,其实现在的导师真的很 match。浩哥有高远的学术追求,也有着高尚的学术道德,同时这边的生活环境也非常宜人。不过,要是还这样下去,我也达不到留组的标准 hhh)
- 做有影响力、被人认可的工作 >> 数量
或许在申请前,我必须要先做出一些 incremental work 来证明自己有良好的科研素养,从而申请到好的 position。但进入 PhD 阶段后,我更希望能做出一些有影响力的工作。至少像轩哥讲的那样,保证能毕业后开始思考如何做出被人认可的工作。
- 与业界紧密结合,做能落地的研究,做经济独立的人
从高中起,我就希望能参与到真实世界的运行,所以我一直期望将来的工作是与工业界能 align 的。坦白说,AI 领域的实践远远超过理论,所以我必须要做问题导向的研究。此外,从本科起我就实现了经济独立,硕士期间科大提供的工资更让我能积攒一些交流的资金,因此我希望 PhD 阶段能继续保持经济独立。事实上,我总觉得对父母有所亏欠。在同龄人纷纷成家立业、结婚生子之时,我却仍一事无成,这或许也是现在的焦虑来源之一吧。所以,即使我现在无法用更优渥的生活回报家人,至少我要成为经济独立的人。不仅仅是堪堪生活,还能有一些余裕保证未来必要的交流访问活动。(所以单单从钱的角度,我是很感激科大的,让我能比在清华的同学生活更宽裕一些。)
For Life
- 健康、规律、可持续地生活
实现自我价值的前提是活着。对健康的管理也是自律能力的体现,如果我做不到,那么我必须接受带来的后果。
- 拒绝短时多巴胺刺激,延时满足
这一件事是我一直以来就在做的,只不过曾经我认为长视频还是可以适当的作为休闲和增长见识的一种方式,但现在我意识到自己的自控力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强,我也只是一个有七情六欲的凡人。所以使用 B 站时,我也会点进擦边视频;也会看看游戏视频;只会偶尔看看知识类视频,远不如曾经的期望。现在我认为视频并不是一种学习知识的最优先手段,诚然视频可以用多模态来让人更沉浸在其中,更容易对内容有深刻的理解;但是所有视频都包含着大量极其冗余的信息量,这是对大脑的负担,也严重阻碍了学习效率。与阅读相比,视频不是一种高效的手段。所以在申请前我不想再继续浪费紧张的时间在低效的、容易让我沉迷的视频上。今后,视频将仅作为信息检索和文本补充的手段,但我不再会接受推荐算法的填鸭,也不会再主动去看无关的视频。
For Research
- Work hard, play harder. 我发誓我在半年前听到这句话时,并没有像现在这样刻骨铭心的认可。直到经历了 3 个多月的低效科研后,我意识到不能再接着自我欺骗了,让自己假装忙碌是没有意义的可耻的行为。如果是工作,那就去做;如果累了,那就更要好好去休息、玩耍。时间是宝贵的,我不能再这样挥霍了。最近看到了一位前辈的经验分享,感觉非常值得现在的我学习,这里引用如下:
作者:金瀛若愚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16783921/answer/2358350655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曾经的我,致力于精确到分钟级的安排和时间优化,希望让自己像精密的机器,不知疲惫地完成填充得满满的日程表。但是我失败了,因为我也只是一个平凡的人类,无法像机器那么理性与精准。我也高估了自己的能力,总是会拖慢精密计划的执行。现在我承认自己的错误,也重新审视时间管理的意义。我愿意用努力用 100% 娱乐的时间努力换取工作时的 100% 专注;我愿意花时间去思考策略,而不是一头扎进不知所谓的实验重复劳动;我愿意花时间做一些没有那么功利,却对人生价值更有意义的事情(例如,花时间陪伴家人、花时间与朋友待在一起等)。
- 全面锻炼科研基本功。英语听说读写、最新论文的跟进、代码能力的提升,这些能力都应该全面坚持培养。最近和 CMU、Stanford 的优秀的 PhD、AP 交流下来,发现和他们最大的差异就是这些基本功的不足,他们远胜于我。关于这一点,接下来我打算固定好每天的时间段,把每个时间段应该做的事定下来,排除万难坚持去完成,相信习惯的力量。
写到这里,念头通达了不少。其实过去 3 个多月,我一直陷于对形式主义的批判和迷茫,总感觉曾经的一些所做所为太天真,太形式主义。但现在我觉得一次两次确实是形式主义,如果能坚持去做,做有意义的事情,就是问心无愧的实事。所以接下来我可能要狠狠地开倒车,把一些习惯性的东西拾起来,(笑。革命尚未成功,同志尚需努力。我可以接受失败,只要我是倒在前往成功的路上。
物来顺应,未来不迎。当时不杂,既过不念。